• 創立於民國八十一年 勞工委員會核發許可證第
  • 0042
首頁/新聞中心/新聞訊息
< 回上一頁 >

綠色和平報告 揭露石化業污染衝擊 高風險區佔4成人口 應建監測機制(2025-10-31)

綠色和平報告 揭露石化業污染衝擊

高風險區佔4成人口 應建監測機制

          【外勞社記者2025年8月27日報導】綠色和平公布《塑膠未成形,污染先擴散:台灣石化產業空污人口暴露地圖》報告,內容揭露製造塑膠原料的石化設施與人口密集區高度重疊,恐對公共健康與環境安全構成長期威脅。研究指出,全台共有191處石化生產設施,分布於13縣市,其中約910萬人居住在距離石化工廠5公里的「高風險暴露區」,占全台人口近4成;若擴大至10公里的「擴大風險暴露區」,受影響人口則高達1,572萬人,約為全台7成。範圍內也涵蓋養護機構及學校,衝擊兒童、年長者的健康。

                    涵蓋養護機構 長者健康存隱憂

          綠色和平表示,報告揭露了台灣石化產業對環境與人民健康的深遠影響,呼籲政府正視塑膠製造污染,建置石化社區脆弱族群經常聚集場域的空污監測及健康風險評估機制,並建立資訊公開平台,供民眾查詢監測數據、與健康風險評估結果,作為推動環境健康政策的重要基礎。

          環保團體整合政府工廠名錄、人口統計與地理資訊系統(GIS),首度盤點台灣191處石化生產設施的影響範圍,除了居住距離產生空污風險的人口統計外,也針對15歲以下兒童以及65歲以上老人的空污脆弱族群分析。

          結果發現,5公里「高暴露風險區」內,有115萬名兒童與159萬名年長者,且有 4,067處學校與養護機構,包括幼兒園、國小、國中與老人養護中心;而10公里的「擴大風險暴露區」內,則有193萬名兒童、282萬名年長者,與 7,065處學校與養護機構。

          綠色和平同時也分析多份國內外研究與文獻,點出石化設施與居民距離是影響健康風險的關鍵因素,即便在石化廠周圍設置綠帶或加強排放管制,5至10公里範圍內的空氣污染濃度仍可能過高。長期、重複暴露於多種空氣污染物下,即使單一污染物濃度偏低,但多種污染物長期疊加,仍可能加重對健康的危害。

                    桃園、台南及高雄 三大高曝區

          由各縣市的石化生產設施數量來看,以高雄市最多,共有50處,高暴露風險區範圍內的人口約160萬人,為全台第3高;桃園市與台南市緊追其後,各有31處設施,分別有約198萬人與158萬人居住於5公里範圍內,其中桃園更是全台暴露人口最多的縣市,顯示這三個縣市成為石化空污的「三大高曝城」,且桃園與台南的高風險人口比例更高達85%。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指出,台灣為全球主要塑膠原料供應鏈之一,所生產的塑膠約七成用於出口,但其衍生的污染與健康風險卻由全台灣人民承擔。此外,行政院於去年核定新四輕的更新計劃,從健康、減塑、淨零或是公共投資政策的來看,都是百害無一利的決策,呼籲取消中油第四輕油裂解廠擴建案,避免健康風險進一步擴大。